摘要:美国联邦检察官办公室近日公布,5名马来西亚籍人士因涉嫌参与一项高达2.14亿美元(约9.5亿令吉)的“拉高出货”(pump-and-dump)投资欺诈阴谋,在美国被起诉! 这起案件再次将“拉高出货”这种古老的金融诈骗手法拉回大众视野。 我将解读这种诈骗手法的本质,并提醒投资者如何防范。
美国联邦检察官办公室近日公布,5名马来西亚籍人士因涉嫌参与一项高达2.14亿美元(约9.5亿令吉)的“拉高出货”(pump-and-dump)投资欺诈阴谋,在美国被起诉!这起案件再次将“拉高出货”这种古老的金融诈骗手法拉回大众视野。我将解读这种诈骗手法的本质,并提醒投资者如何防范。
案件回顾:
“拉高出货”:一种古老的金融诈骗手法
“拉高出货”是一种经典的金融诈骗手法,其本质是通过虚假信息或误导性宣传人为地拉高某种资产(例如股票、加密货币等)的价格,然后在高位套现离场,留下接盘的投资者承担损失。
常见的“拉高出货”套路:
本案的特殊之处:
如何防范“拉高出货”?
“拉高出货”是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法,投资者务必提高警惕,理性投资,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牺牲品。
免责声明:
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,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,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
在数字化高度发达的今天,信息和金融知识唾手可得,社交媒体和网络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“聪明”。但现实却令人警醒——投资诈骗不仅没有减少,反而愈发猖獗。
许多投资新手常陷入等待“完美时机”的误区,认为只有在市场稳定、风险最低时才适合入场。然而,资深投资者的经验告诉我们,所谓的“最佳时机”其实并不存在。
在当今社会,金融独立似乎只需轻点几下鼠标即可实现,然而,正是这种诱人的承诺让网络交易平台成为了数字骗局的温床。
随着TikTok、Instagram和YouTube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,越来越多的年轻投资者不再依赖传统财经媒体或专业理财顾问,而是转向“理财网红”(finfluencers)获取投资建议和理财技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