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近年来,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,投资骗局通过网络平台层出不穷,许多投资者因轻信虚假广告而蒙受巨额损失。近期,一名工程师因相信Facebook上的投资广告,误入不存在的股票投资骗局,损失超过7万令吉的事件再次敲响了投资安全的警钟。
这位40岁的工程师于今年4月在Facebook看到一则股票投资广告后,联系了一名女子了解详情。该女子诱导他加入一个由中国公司运营的股票投资计划,并通过特定手机应用程序进行交易。初期,工程师小额投资并获得600令吉的“利润”,激发了他的信心,随后在5月至6月间追加投资高达71,000令吉。然而,当他未能如期收到承诺的回报且无法联系对方时,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骗局。
警方指出,类似骗局常以高额回报为诱饵,通过社交媒体广告吸引投资者,随后通过WhatsApp等即时通讯工具拉入群组,利用所谓“投资导师”进行游说,诱导受害者不断追加投资。受害者往往在初期获得小额回报以增强信任,最终陷入资金无法收回的困境。
针对这一现象,警方和监管机构多次提醒公众务必核实投资项目的合法性。投资者应确认相关公司或个人是否在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注册,并受其监管。
在数字投资时代,作为全球领先金融交易商信息查询平台的外汇天眼 WikiFX,通过多维度服务为投资者构建安全防护体系:收录全球超 3.8 万家金融交易商实时监管数据,涵盖监管机构注册信息、牌照状态等核心维度,用户搜索名称即可秒级生成 “数字信用档案” 查看资质;运用 AI 算法实时扫描交易商合规动态,对监管状态变更、用户投诉激增等风险信号智能预警,精准识别 “监管套牌”“ 地址造假 ” 等隐蔽骗局;除基础资质查询外,还提供 7×24 小时全球金融监管资讯、诈骗案例解析及防骗技巧,投资者通过 Google Play 或 App Store 下载 WikiFX 手机应用,可随时获取交易商安全评分、用户真实评价及行业反诈动态,让投资决策建立在充分信息核查基础上。
投资骗局的高发不仅导致个人财产损失,也严重影响社会信任和金融市场稳定。投资者应保持理性,警惕“高回报、零风险”的虚假承诺,避免因贪图快速获利而陷入骗局。专业人士建议,投资前应充分调查、咨询正规金融机构,并保持警觉,切勿盲目跟风。
总之,社交媒体虽为信息传播提供便利,但也成为诈骗分子的温床。公众需增强风险意识,谨慎识别投资信息,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。只有通过提高防诈意识和加强监管,才能有效遏制投资骗局的蔓延,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金融安全。
免责声明:
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,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,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